文以载廉 | 廉洁润初心,清风担使命

来源:原财务会计学院发布者:jw发布时间:2025-06-05浏览次数:11

古人常为莲花的清风所歌颂赞叹,它扎根于腐烂的淤泥之下却依旧不染半分尘埃,不由得让人心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敬畏。我之所以提起莲是因为它的品质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源远流长,文明垂青。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回味历史时,深深的从心里感到中华民族的美,就是无私奉献,就是知荣明耻,就是敬廉敬洁。

腐败倡廉一直是我国长提不衰的话题,自古以来,小到帮派,大到国家,无不一在进行这项严肃的工作。试问,还有什么词比廉洁来得光鲜,来得磊落呢?生命赋予了这个词最原始的姿态,如呱呱落地的赤子,纯心不染。而在象形造字法上,他又诠释得单纯又生动。

廉洁是一个为官之人所必须具备的情操与品德。头顶的乌纱,顺细的胡子,修一身正气,捻一抹威,公堂上一坐,青天碧瓦,包青天的形象呼之欲出,他使得一词而生——官廉民安。举孝廉,任官职,是那个时代的选官制度,由此可见,廉洁两字在人们心中来得厚重,廉气灌得清馨。官廉而民安,何时能安?又安在何隅?《廉洁教育读本》其中的《一层不染的郑板桥》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里面讲到这样一个人物,他一个正直不阿的仁人志士,对一些贪官污吏的丑恶行径所不耻。名为郑板桥,他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为了让老百姓不挨饿,他私自开仓,果然救活了许多人,但因此也被罢了官。行走时,他只雇了三头毛驴,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两袖清风如明月,送行的人见了都感动万分,郑板桥只写了一首诗已表留念:乌纱掷去不为官,囊秦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此,郑板桥回乡归田以画竹度过了他贫寒而又颇有骨气的一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竹叶、兰叶都是一笔勾成,虽只有黑色一种,但能让我们感受到兰竹的生机勃勃。

追溯在茫茫历史长河中,袁崇焕也是终身坚守,清廉二字是对他最好的写照。他在福建邵武县做知县时,真正做到了一文不贪,一分不取。查继佐在《罪惟录》曾这样记述袁崇焕:此臣做县官,不如一钱。,就是说他不贪一文。而做蓟辽督师的时候,每年经袁崇焕手上的钱粮数以百万计,面对巨额银两,也同样分文不贪。甚至在他父死奔丧时,连回家路上的盘缠都没有,只能靠同僚、朋友凑钱。在《宋史岳飞传》中记载了岳飞讲过一句话: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袁崇焕像岳飞一样,做文官不爱慕钱财,做武官即不爱慕钱财又不惧怕生死。可以说,袁崇焕是中国古代文官的楷模,也是中国古代武官的榜样,他的作风鹤然傲立,虽身为朝廷高官,但仍能做到心存正气,刚正清严,出淤泥不染。可谓有官如此,实属民之幸矣。

提廉是一个时续连轨的话题,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莫不可待到火车鸣笛时才急急忙忙扳正轨道。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廉洁之人,名扬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上的终究是少之又少,而一些自诩为廉人的谱上终究又还是不廉的,这只是一群类鹤闲人,只是廉了自己觉得廉罢了。正因为如此,我们是不是该变换角度,俯视一下那顶乌纱,瞧瞧里面是住着贪婪还是正直。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王冕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于谦说:“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闫话短长”。

廉洁更是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情操与品德。因为在现代,自身清廉已经救不了百姓,我们必须联合在一起,倡廉响廉,在社会主义的四季弘扬墨起飘香的莲花。

当红色告示醒人目,打击腐败的字眼红得讽刺,一些人员滥用职权,为自己谋利,他们可知自己的种种行为给他们的职业抹上了多大的污点,这些职业都是我们小时候梦想的方向,他们沾染的是我们要献礼的地方,如今,我们只能是戴上了眼镜,继续从书箱中追寻历史的先贤,追寻还在闪烁的熠熠光芒。

我相信,廉洁可以改变世俗之恶风,消除社会上的恶习。廉洁也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的体现。如果说,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从现在起,都做廉洁的公民,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管住自己的手,不索要别人的一针一线;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管住自己的口,不贪吃别人的东西;我们要从今天做起,进化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做一个廉洁的人。

在成长的过程中,在生活的过程中,在学习的过程中,一个人难免会做错事,因而也就难免要接受批评和进行自我反省。不挨批评的人几乎是没有的,关键的是我们如何对待批评。有那么一种人,一听到批评就长生抵触情绪,无论这个批评是否正确,只要是批评,就心生不悦,本能地加以排斥,如此反复,就更不要说进行自我批评了。作为当代大学生,当代青年人,不争功,不诿过,虚心接受批评和进行自我反省,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只有做到如此,才能使我们触及到廉洁之门。

让我们行动起来,不要贪赃枉法,不做贪婪之事,让廉洁走进校园,走向世界。大家同心协力为社会多做一些好事,多添一把色彩,世界灿烂盛大,喧嚣人间尽在我们面前。我们今天是学生,明天就是整个社会的主人,我们将担负起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我们应该从小敲响警钟,把“廉洁”之宝放在心中,把“廉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小小的班干部职务的竞选,就用糖果贿赂同学;不能因为想要得要更高的奖项,就去谄媚讨好老师;更不能因为想要升官发财就贿赂上级,这样失去的远远高于得到的。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勤俭节约做起,从艰苦奋斗做起,心中时刻要有“崇廉敬洁”的理念,让“冰清玉洁”成为自己行为的准则,让“以廉为宝”的坚定信念从小扎根在我们的心中。拥有廉洁就如拥有一块宝玉。愿我们人人都怀拥“廉宝”,品味多彩人生。

廉洁像一架天平,衡量着人们的言行;廉洁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的良心;廉洁像一座警钟,时刻向你发出告诫;廉洁像一把利剑,悬挂在那些贪婪者的头顶。未来需要廉洁,廉洁需要我们,未来需要我们,我们理应同贪婪现象做斗争,争做人民的忠实公仆,做廉洁的公民。

古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亦有清风两袖朝天去,不辞辛苦出山林。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政界名流,频频由廉洁两字散开,廉洁之河如涓涓细流,又似滔滔江海,抒胸意也可,阐心声也罢,细细品酌,纵披拂着干百年尘土,亦是振聋发,引人即反思又不得遐想连篇。正所谓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分,我为人不值一分。自古有清廉守业之人周公,忧国忧民之廉之人蔺相如。有名迹悬鱼太守,刘宪一钱太守。还有廉洁文人墨客,墨汁,羊毛软毫记叙廉洁,以诗词抒胸中之廉洁意之人。他们,亦生平事迹被人传诵,又亦默默无闻执着于廉与洁。他们都是廉的诠释者,洁的传诵者。

不论做官还是做人,都要守住心灵的底线,但求无愧于人无愧于世间,方能坦荡立足。然而,这条心灵的底线廉洁,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人把他一退而退,到最后弥散于无形呢?保持一时的清廉容易,保持一世的清廉却难。有多少落马之人,论能力,是个实干人才,功绩颇丰;论初心,谁也都曾决心廉洁从政。清清白白地工作一生,却错听旁人一句有权不用,实属浪费,逾期则废。在即将荣休之际想利用最后的利益狠捞一笔,却落得晚节不保。令人惋惜。因此,守信廉洁就要从一而终哪怕一外防线的松一个门子打开食会的污水加面水一船逐步涌进、逐步吞噬心灵,最终造成道德的缺堤,恶之水的泛滥。

廉可谓是清廉,对于廉字的解释。其实是浅显易懂的,正直,刚正,品行方正。洁解释为洁净。两袖清风即洁。双手纯洁如白纸,心中涌入似甘泉。廉洁的存在也无疑在促使人类文明的进步。

廉与洁绝不只存在于官场之上,中华清正廉洁之风已经自上而起,自下而生。各方各面,倡廉倡洁乃是我们毕生所追求。而我,中华的下一代,应是将廉和洁种植于心,落根发芽,用我的生命之纯酿,酿造廉洁之醇酒,望有一天长成参天大树。

作为学生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坚持大义为先,私利居次,要抵制金钱、名利的诱惑,拒腐蚀、不取不义之财、非法之利,不贪受学生及家长的财物,不贪占集体与他人的财物,不沾染社会上的不良恶习,始终以廉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与世人作出表率;作为教师我们要公正执教。廉洁从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学生性别、智能、家庭状况、学生家长等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情感模式。教师从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崇高性。廉洁自律,洁身自好。教师廉洁从教,用廉洁的标准来进行自我约束,自觉保持清廉纯洁的作风,这是廉洁从教的最深厚的思想基础;作为新青年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师德修养,养成廉洁自律、洁身自好的习惯。不取一滴不义之财,不索一线非法之物。坚持清廉自守,持之以恒,使廉洁自律的形象成为无形的精神力量。

倘若永劫的暗夜来临,我们将燃尽自己的每一寸,为世界的廉洁照亮生的路途正如诗中所言:品廉何惧雪霜急,身正更无风雨愁。让我们化身为校园的廉洁使者,坚持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用青年人的力量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作者:财富221班 鲁佳怡